笔趣阁 - 科幻小说 - 快穿系统之重生在线阅读 - 第710章 保护皇帝这个工具人62

第710章 保护皇帝这个工具人62

殿试阅卷主要是由李阁老为首的内阁大臣们,礼部、翰林院等几位学士。
  按理说皇帝出题,涉及民生,理应有户部尚书在列的,可是皇帝十分不待见郭荣,就直接拿他儿子当初的那个作弊案为理由,没有把他安排进这次阅卷。
  虽说是弥封的试卷,但李阁老也一眼能挑出璇玑的卷子。
  早前皇帝已经读过文祯郡主的策论,看完之后未发表评论,表情怪怪的,却看不出喜怒。
  这让李阁老十分在意,不知道那丫头又玩什么花样,连皇帝陛下看完都如此纠结。
  其他的阅卷考官还在不停的筛选试卷,而李阁老却在桌案上拿着文祯郡主的试卷细细研读起来。
  皇帝出的考题框架非常大,如何提高国力?这是一道开放性非常强的问题,你可以在任何点上进行论述,可以抓住细小的几个点详细说明,也可以用大框架框起来再展开进行论述。
  文祯郡主先由大框架,再详细写到具体事项,以及相关对策,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篇纸,李阁老都怀疑,这丫头怎么这么多可说的。
  但越往下看眉头皱的越紧,再到后来他的表情也开始怪异了起来。
  其他的阅卷考官看着李阁老的模样都调侃道,“阁老大人仅一篇策论而已,为什么要露出那种苦大仇深的表情?”
  李阁老随即叹了一口气,“要不你们看看?”
  考官们连忙上前,原本大家就对这位文祯郡主很是好奇,只闻其声,不见其书,这次倒是给了他们机会。
  结果刚看到一半,考官们的表情就怪怪的。
  其实璇玑的策论也没有什么奇葩的地方,只不过借用了现代的一些观点,但对于这些迂腐的文人来说,实在太新潮了。
  首先她阐明的是农业问题,培育良种,推陈出新,分割田地,开荒迁徙。
  其实这一观点就已经涉及到多方利益了,所以璇玑在后面追加了一句,大概意思就是说,这农业问题属于利国之根本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潜移默化,终究能让百姓温饱富足,奔向小康生活。
  第二个问题是人口,这也是让众多考官为之怪异的关键点之一。
  鼓励和离,鼓励再嫁,女子可独户,可封爵,多生产的妇女有奖励,且保证身心舒畅……
  前面那几句,众人们倒是明白其用意,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多生娃嘛!可这“身心舒畅”是什么鬼?
  文祯郡主好是怕其他人不明白这里面的意思,还做了注解。
  “生育是伟大的,男子不能感同身受,而妇人替国家创造更多的劳动力,是应该受到嘉奖的,除了财务上的,精神上也应该给予鼓励,所以娶回来的妻子既然要负责生育子女,自然夫君就不能让她受到委屈……”
  璇玑巴拉巴拉说了一通,关于庶出子女和小妾的问题。
  末尾又来了一句,若是真受到了伤害,准其和离,且夫君必须要赔偿高额的代价。
  所有考官看完了都心塞塞,谁家不是妻妾成群,孩子一堆,而文祯郡主这里面也不是通篇说的瞎话儿,是非常详细的解析了每一个关键词的利与弊,还附赠了一些例子,让这些人满满的代入感,又认同,又让他们糟心。
  文祯郡主一介女子之身真敢说话啊!
  接下来涉及到经商,商人的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,士农工商大大的贬低了商人的地位,如果没人经商,没有税收国家富裕谈何而来……鼓励女性工作,提高商人地位……
  这洋洋洒洒好几张纸,观点之奇葩,语言之辛辣,说它好吧,与在座诸位的政治观点都不一致,还有可能触及很多人的利益,但若说写的不好吧,那文祯郡主所提出的观点都是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,所以这些阅卷考官们都很头疼。
  给她评优,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,不给她评优,若是人家皇上觉得郡主说的对怎么办?
  总之这篇策论让他们十分纠结,只能放在一边再对比看看。
  结果还不到半天时间,居然又挑出了两篇与之相同观点的策论,其中心思想不变,只是书写的文风有些变动。
  这两人也不是别人,正是池金鳞和李世勋。
  当李阁老看见自家孙子的策论后,不禁有些感慨,果然是年轻人的天下了,在他们眼中这些观点非常有违伦常,简直大逆不道,可人家说的不对吗?古有表彰忠贞之意,设立贞洁牌坊一说,可这一条却是与国家希望增加人口的问题相佐的思想。
  虽说举例有些危言耸听,但若是女子守寡、沉塘,溺死,上吊……将来新生儿中还会有多少女童,男人三妻四妾,可有的人却连媳妇儿都娶不上,这样恶性循环之下,不仅国家人口只减不增,还容易引发犯罪,那些讨不到老婆的人去欺负其他的寡妇或者有夫之妇,代价可想而知。
  如若生育子嗣不能得到重视,天下女子都不生育怎么办?有压迫便有反抗,这些激化矛盾的行为十分不可取。
  李阁老明白这些孩子说的只是极端情况下,毕竟千百年来都是如此,可他就忍不住会向着孙儿所写的那般去思考。
  一来二去,李阁老觉得自己心都快要蹦出来了,好像真的有些可怕。
  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,滴水穿石的。
  再说田地问题,地主有地,百姓无田,年景好的时候除了交租,还有盈余,这便是丰收的年景,若轮到大灾大旱,颗粒无收,这些农民将会如何呢?
  其实好多问题不是他们想不到,而是习惯了,自古以来,人们就是这样生活在这种形态下的社会体系,没有人去追问为什么,当有一天,有这样一批人,把这些问题都端到了桌面上,分析,讨论,这让他们又恐惧又怅然又有些不知所措。
  李阁老微微地叹了一口气,“世勋长大了,看来还是受到了文祯郡主熏陶太多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