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重生北魏末年在线阅读 - 第639章

第639章

    ??有的人是想去,去不得,也有的人根本不想出塞,却逃不掉,如高洋、高演。

    ??高澄尚未下令让二人跟随,但听说各部都在动员,高洋、高演已经在让家人准备行囊,对高澄,他们足够了解,南征都得把他们栓在身边,如今出塞,又怎么可能放过了自己。

    ??当夜,就有御史上表弹劾高敖曹、高季式御前失仪,高澄对此只是一笑置之。

    ??昭德三年(550年)六月初三,早已经依照动员令集结的京畿军将士们在一番点兵后,与家属挥别,随高澄离洛,继续用性命博取富贵、前程。

    ??留京人员还是原来那几个,高隆之、司马子如、杨愔、崔季舒、崔暹等人为行政班底,窦泰为留守大臣。

    ??将士们穿着新近普及开的绑腿,气势昂扬。

    ??出洛后,各地百姓箪食壶浆,尽显拥军爱军之心,北齐将士军纪如今是出了名的好,无论淮南、江汉,都未曾有过劫掠百姓之事,更别提对待自家百姓,称得上是秋毫无犯。

    ??高澄并没有携带皇帝仪仗,连准备好的铠甲也只是普通制式,当然没有穿在身上,谁会穿着少说三四十斤重的铠甲,长途行军,自有驮马拉运。

    ??大军渡过黄河,途经建州、晋州、汾州,终于抵达并州晋阳城下。

    ??妹婿刘洪徽早已经调集起了两万并州军,等候指示,并在刺史府中为高澄摆宴接风。

    ??高澄命令慕容绍宗接掌两万并州军,才随刘洪徽入城赴宴。

    ??此时当先出发的秃突佳已经快马赶至怀朔故城,城中不止有受高澄之命移驻于此的铁伐所部一万六千余人,更有后续闻讯赶来的邓叔子三千余人,集结了柔然军士近两万。

    ??得知秃突佳以天可汗之名说服高澄出兵,二人尽皆振奋,对秃突佳信誓旦旦地表态,愿意听从高澄的命令,为他前驱。

    ??只要有北齐的帮助,柔然在与突厥的战争中,就还有翻盘的希望,他们有机会抢回自己的部民、奴隶、牲畜。

    ??至于柔然沦为北齐附庸,相比较这些,不值一提,毕竟早些年又不是没给北魏做过附庸,柔然人固然也曾骄傲过,但如今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,可不是讲究这些的时候。

    ??高澄只在晋阳留住了一宿,便匆匆启程,领八万京畿兵与二万并州军以及这些时日由各地陆续运来晋阳的牛、羊、马等牲口,继续向北,去往朔州,与柔然残部汇合。

    ??朔州,怀朔故城,曾经遭逢大火的痕迹早已被清理,秃突佳、铁伐、邓叔子三人出城相迎,看站位三人似以秃突佳为首。

    ??城才中两万柔然士卒,铁伐麾下有一万六千人,但他辈分最低,是秃突佳与邓叔子的侄儿。

    ??况且秃突佳是代表高澄前来传讯,背后站着的是即将抵达的北齐十万精锐步骑,铁伐自不会与之相争,又不是争汗位。

    ??汗位无需争夺,在信使从邓叔子处得知消息以后,高澄岳父庵罗辰已经在王庭三万大军的拥护下继任汗位。

    ??而放弃王庭则是庵罗辰作为可汗发布的第一项命令。

    ??知晓是自己的错误情报害死了父汗,甚至将要葬送整个柔然汗国,庵罗辰既悔且恨,强烈的自责感一直笼罩着他。

    ??但庵罗辰并没有自暴自弃,摆烂下去,被众人推上的可汗的位子,就该承担起这份责任。

    ??王庭虽然剩余三万将士,然听闻前线消息,人心震怖,如今外无援兵。

    ??他并不知道高澄已经发兵北上,在庵罗辰看来,南下投奔女婿,是唯一出路。

    ??于是,庵罗辰丢弃大量财物以及老伤病残的同时,领着临时拼凑的王庭三万大军与十余万妇孺南下。

    ??之所以抛弃物资而非焚毁,是为了拖延突厥人追击的步伐。

    ??在此之前,庵罗辰下令尽屠王庭奴隶。

    ??柔然人平时对奴隶是个什么情况,庵罗辰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??此前阿史那俟斤故布疑兵,这些奴隶就已经险些生乱,庵罗辰并未打算编奴隶入伍。

    ??商纣王奴隶大军在牧野战场倒戈一事,让他不敢将希望寄托在奴隶身上。

    ??留着不放心用,索性不如全杀了,好过他们为虎作伥,跟着突厥人反咬柔然。

    ??一场惨烈的屠杀后,鲜血蔓延了整个王庭,庵罗辰趁夜领军队、部民赶在阿史那土门大军抵达之前,撤离王庭。

    ??而阿史那俟斤实际已经在柔然人屠杀奴隶开始,就已经看穿了庵罗辰的计划,但又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??自己手头只有一万人,而且王庭大量物资引起了突厥士卒的争夺,只顾着着争抢,没人愿意追击,都穷怕了。

    ??第四百零八章 军心

    ??自六镇被毁,昔日跟随父母及亲族南下的幼童时隔二十四年,终于重返怀朔故城。

    ??那年柔然人四处纵火,抢掠牲畜,他被娄昭君抱在怀中,火光将夜色照得通红。

    ??如今高澄回到怀朔镇城的时候,正值黄昏,头顶的火烧云好似又一把大火,将天空映成橙红色,令人目眩。

    ??此番出征将士,有不少怀朔出身,自从被迫南下,迁往河北瀛、冀、定三州,便再未返乡。

    ??见识了中原繁华与锦绣,没人愿意再回北疆苦寒之地定居,成天吃风沙。

    ??但偶尔也会想起在怀朔的旧时光。

    ??与故乡阔别二十五年,在时间的滤镜下,受人欺凌的过往被暂时忘记,只剩了幸福回忆的点滴。